`

儒家 道家 易经

 
阅读更多

2011-3-25

摘自依依群里:

 

从调和阴阳的角度而言,我觉得中医才是真正完整继承《易经》思维的哲学,前面我说中医来自于道,来自于黄老之学,看完易经以后,觉得其中还有区别,《老子》成于春秋,《黄帝内经》成于战国,虽然二者都讲效法天地,但《老子》讲无为及至柔,而《黄帝内经》讲阴阳平衡。这里还有一个孔子,讲仁义中庸,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里又有些偏阳偏刚。我认为儒家与道家恰好是易的阴阳,道家为阴,儒家为阳,两者从理论到行为都是即相生又相克的。多少人遇明君则为儒家,逢乱世则为道家,对懂得阴阳的人来说,阴阳在不同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儒道也是,如果遇暴君为儒家则容易身首异处,逢盛世去做道家也是没有人尽其才的。所以我以为儒与道恰恰是易的两个部分,双方各执其一,几千年来既互相渗透又争的面红耳赤,如果能意识到二者本为其一各归太极,对更深刻的认识自身和发展自身都是有好处的,而《黄帝内经》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调和阴阳的书,可是长久以来大多数人仅仅把它看作一本讲述寒暑干湿金石针灸辨证施治的医书,而没什么人把它当作哲学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无为不要乱动,而我说治大国如治小病,要调和阴阳,不该动的时候不动,该动的时候还是一定要动的,因为无论是国也好还是人也好,自我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就需要外物来协助自身实现平衡,这就是《易经》《黄帝内经》和中医治(理)国治(疗)人的道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